資料來源:代言牛樟芝

     T淋巴細胞亞群是機體細胞免疫中最主要的細胞群,按 CD 表型可分成CD3+三類,各亞群間的動態平衡維持著機體正常的免疫應答。CD3+細胞是全T細胞標誌,CD4+T 細胞是誘導/輔助性T細胞(Th)前體,可分化為Thl、Th2和Thl7 三類細胞,通過調節免疫反應,輔助B細胞產生抗體,發揮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。CD8+T 細胞是細胞毒性/抑制性T細胞(Tc)前體,通過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特異性攻擊靶細胞,抑制免疫反應。而CD56+細胞為N K 細胞,可直接殺傷某些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的細胞,具有免疫監視作用,是抗擊腫瘤發生的第一道防線。活化NK細胞可分泌IFN 等細胞因數,參與免疫調節。

研究表明,細胞免疫在抗腫瘤免疫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腫瘤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,不僅表現為免疫細胞數目減少,還存在CD4+/CD8+比例失調,惡性腫瘤的發生可能與機體免疫力異常有關,當T細胞亞群比例失調,如CD4+細胞減少而CD8+增多導致的CD4+/CD8+比率下降時,腫瘤細胞可逃脫宿主的免疫監控,生長失去控制,有利於它的轉移甚至復發。大量研究表明,化療也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。化療後機體CD3+、CD4+較前下降,CD4+/CD8+比例進一步失調。說明化療在殺傷腫瘤細胞及緩解由腫瘤細胞導致的免疫抑制的同時,對免疫系統也進行非特異性攻擊隅。因此,如何降低化療對機體的損害,保護和調節機體免疫力,提高患者生存品質成為惡性腫瘤化療中的重要課題之一。

     中西醫結合療法目前已成為治療腫瘤的常規手段,諸如香菇多糖、康艾注射液、華蟾索、斑蝥膠囊等中藥可與化療、放療、手術相結合,在益氣扶正、保護骨髓、提高機體免疫力、改善生活品質等方面療效確切,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。牛樟芝素有“藥芝之王”、“臺灣森林中的紅寶石”之美稱,僅生長於臺灣山區特有樹種牛樟木上,數量稀少,生長緩慢 , 極其珍貴。近年來,研究人員發現,牛樟芝的主要活性成分為多糖體、三萜類、超氧歧化酶 、核酸類等,具有解毒保肝、強化免疫、抗腫瘤等功能。牛樟芝中的多糖體主要為B—D一葡聚糖,其最主要功能為增強機體免疫活性。牛樟芝中的多糖成分可誘導IL一2、IL一 6、 TNF一α生成,提高輔助性T淋巴細胞及N K細胞的比例,增強免疫功能,進而達到抗腫瘤效果。其次,研究發現,多糖體也可通過抑制活性氧系產物的生成而調節中性粒細胞的數量,起到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。三萜類化合物是樟芝中最重要的化學成分,主要具有修復肝臟、 抑制腫瘤細胞、雙向調節免疫等作用。

此外,牛樟芝對於腫瘤晚期患者常見的乏力、劇烈疼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狀,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科研人員使用牛樟芝聯合化療與單純化療對比,重點觀察了患者免疫功能、生活品質、血常規及化療不良反應的變化。結果表明,與化療前相比,治療組化療後CD4+、CD4+/CD8+、CD56+均顯著升高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 < 0.05 ) , 而CD8+無明顯變化 (p >0.05 )。對照組化療後CD4+、CD4+/CD8+、CD56+明顯降低,CD8+明顯升高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 (p < 0.05 )。

這說明牛樟芝確有提高腫瘤患者細胞免疫,維持免疫系統穩定作用。單純化療組化療後CD4+/CD8+比值及NK細胞較化療前降低,也說明化療對免疫系統有一定抑制作用。其次,與化療前相比,治療組化療後血常規(紅細胞、血紅蛋白、白細胞、血小板)未見明顯下降(p >0.05 ),而對照組化療後血常規明顯下降(p >0.05 )。兩組化療後血常規相比,對照組血常規較治療組明顯降低(P <0.05)。由此推斷 ,牛樟芝亦具一定穩定血常規,保護骨髓造血的作用。此外,在化療毒副反應方面,牛樟芝也可減少乏力、厭食、噁心嘔吐及腹瀉的發生,使患者更好的耐受化療。牛樟芝能糾正化療對機體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,提高細胞免疫功能,保護骨髓,降低化療毒副反應,從而改善患者生活品質。(學者研究資料)